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
能够经得住世代传承,延续至今的
一定堪称经典且实用的!
例如,很多管理者遇到管理难题时
不妨探寻下,古人是如何解决的!
1.“无为而治”
“无为而治”出自老子的《道德经》
是道家的治国理念,无为而治
是老子对君王的劝诫,不与民争
“无为而治”不是什么都不做
而是不过多的干预,
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
历史上的太平盛世,宏图大业
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的指导下取得的!
这一思想,演变到如今被很多世界政要、精英名流,企业领袖所用。无为而治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上,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,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,至于具体的研发、技术、生产、销售等工作,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。
2.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
“民贵君轻”思想是由孟子提出来的
他认为统治者奉行“民本”的治国之术
国家才能长治久安
这一思想与现代管理中强调的“以民为本”有相似之处,管理上的“以民为本”要求管理者重视并尽力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,认真听取,他们对于企业流程或工作中的建议及意见,并积极改进,做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!
3.“日之能烛远,势高也;
使日在井中,则不能烛十步矣”
中国古代思想,十分重视谋略
人们普遍认为“谋”决定着事的成败
这句话的意思是
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,高瞻远瞩!
演变到现代企业管理中,需要企业管理者对事物要有敏锐的洞察力,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各种信息,并进行缜密的思考与计划部署。
4.“ 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;
举枉措诸直,则民不服 ”
孔子曾说“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;
举枉措诸直,则民不服 ”
意为用符合道义的事
来教育民众不要做坏事
则民众就服从
用不符合道义的事来教育民众要做好事
则民众不服
企业在选用人才时,选拔正直的人,员工就信服你。选用不优秀的人,罢免正直的人,员工就不会信服你。意为管理者选人用人一定要慎重!
5.“ 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
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
出自《孙子·谋攻篇》
意为在军事纷争中,
既要了解敌人,
又要了解自己
演变到现代的企业管理中,告诉管理者在商业竞争中,要做到在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,既要了解自己企业的优弱势,也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弱势,只有这样才能处于不败之地!